碧云诸友尽黄眸,石点花飞更说无。
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
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
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镳紫绶让前途。
碧云诸友尽黄眸,石点花飞更说无。
岚翠湿衣松接院,芙蓉薰面寺临湖。
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
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镳紫绶让前途。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开篇"碧云诸友尽黄眸",意象鲜明,表达了朋友们都有着聪慧的眼光,仿佛能够洞察一切。"石点花飞更说无"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显示出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接着"岚翠湿衣松接院"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山林间的湿润气氛,诗人身着被露水打湿的衣服,在松树下与朋友相连,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芙蓉薰面寺临湖"则是对寺庙景致的描绘,芙蓉花的香气扑鼻,寺庙依傍湖泊,更增添了几分清幽。
中间两句"沃洲高卧心何僻,匡社长禅兴亦孤"表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争似楚王文物国"一句,是在赞叹某个地方如同古代楚国那般富饶和文化发达,而"金镳紫绶让前途"则是说那些荣华富贵的物品都已让给了前来的人,显示出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为伴的情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朋友深厚情谊的思念,以及对于过往荣华的淡然放手。
南窗晃朗宜春夏,松竹与君为大雅。
雨杂吾伊声洒洒,劝君读书无苟且。
北窗窈窕宜秋冬,松竹与君为大忠。
风杂吾伊声沨沨,戒君读书无雷同。
竹生受虚松受实,根器性天道之质。
他人见疏君见密,一薰旧染百俱失。
风雨不移君读书,由松之实悟竹虚。
回首书皆糟粕馀,一真超然万物初。
松竹于学机相触,学成终不负松竹。
拔地摩天立于独,逃独归群成更熟。
他求无可洗尘劳,盖海楼馀百尺高。
十万人烟城缭绕,三千世界水周遭。
偏于物外有双眼,正以胸中无一毫。
非与海鸥强相入,海鸥元自是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