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
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
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丛。
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
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
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丛。
这首诗描绘了拒霜花的美丽与独特之处。首句“蘸染木芙蓉,深红间浅红”以木芙蓉为背景,巧妙地将拒霜花的深红与浅红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其色彩的丰富与层次感。接着,“锦笼烘夕照,翠袖揖秋风”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拒霜花比作锦囊中的花朵,在夕阳的映照下更加鲜艳,仿佛翠袖在秋风中轻轻致意,生动地表现了拒霜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姿态与韵味。
“艳冶归尤物,凄凉识化工”则表达了拒霜花虽美却难免孤独与凄凉,暗示了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其命运,同时也赞美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最后,“拒霜高节在,丹药谩成丛”一句,借拒霜花的坚韧不屈,象征着高尚的品格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同时对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质价值的事物进行了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拒霜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
不难饶白发,相续是滩波。
避世嫌身晚,思家乞梦多。
暑衣经雪著,冻研向阳呵。
岂能临岐路,还闻圣主过。
新年未入山,今晨风日和。
况复得胜友,发兴凌嵯峨。
冰澌激阴湍,草色明阳坡。
老梅高标致,疏花自岩阿。
樵儿与牧竖,迎笑相谁何。
问我结茅意,何年此婆娑。
悠然会深情,临风发清歌。
回首红尘中,孰与青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