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
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曾从炉鼎蹑天风,下数天南百二峰。
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登香炉峰次萝石韵》。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香炉峰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
首句“曾从炉鼎蹑天风”,以“炉鼎”象征登山的艰难与险峻,而“天风”则暗示了攀登的高度与难度,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接着“下数天南百二峰”,通过对比,突出了香炉峰的高耸与壮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胜事纵为多病阻,幽怀还与故人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多病,但仍然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难得的胜景,体现了友情的真挚与心灵的相通。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旌旗影动星辰北,鼓角声回沧海东”,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登峰时的景象,通过“旌旗”、“星辰”、“鼓角”、“沧海”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最后,“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常与未知,选择暂时放下烦恼,享受眼前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对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整首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骓駓骃骆骊骝騵,白鱼赤兔骍騜鶾。
龙颅凤颈狞且妍,奇姿逸态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平沙细草荒芊绵,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