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孺人九十六岁签判求眉寿堂诗二首·其一》
《张孺人九十六岁签判求眉寿堂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鹊巢流庆嗣如参,鹤发人间仰达尊。

经眼尽知三世事,含饴已看几重孙。

承颜捧诏疏封邑,扇枕温床不倚门。

取数西方无量佛,满堂氛馥贝多翻。

(0)
翻译
喜鹊筑巢象征着子孙繁多,白发老人在人间敬仰尊长。
他阅尽世间三代变迁,含笑看着众多子孙。
接受圣旨,分封领地,却从未倚门而立,照顾细致入微。
他如同西方无量佛般慈悲,满屋充满佛法气息,诵读佛经声声
注释
鹊巢:喜鹊筑巢。
流庆:子孙繁多。
嗣:后代。
如参:如同人参。
鹤发:白发。
人间:世间。
仰达尊:敬仰尊长。
经眼:阅尽。
三世事:三代变迁。
含饴:含笑。
几重孙:众多子孙。
承颜:接受圣旨。
疏封邑:分封领地。
扇枕温床:照顾细致。
倚门:倚靠门边。
西方无量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无数佛陀。
氛馥:香气。
贝多翻:诵读佛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为庆祝张孺人九十六岁生日并祈求长寿所作,内容主要描绘了张孺人的长寿与家族的繁荣景象,以及她对子孙的关爱和家庭和睦的氛围。首句“鹊巢流庆嗣如参”以鹊巢比喻家族繁衍昌盛,如同参星般稳定;“鹤发人间仰达尊”则赞美张孺人年高德劭,受到家人的尊敬。接下来的诗句“经眼尽知三世事,含饴已看几重孙”表达了她阅尽人生沧桑,见证了家族三代人的成长,享受着天伦之乐。

“承颜捧诏疏封邑”写她接受朝廷恩赐,减少封地的繁琐事务,体现出她的谦逊和对国家的忠诚。“扇枕温床不倚门”则描绘了她亲自照顾晚辈的慈祥形象,不需倚门而待。最后两句“取数西方无量佛,满堂氛馥贝多翻”借西方佛教中的无量佛和诵读佛经的香烟,象征着家中充满智慧与和谐的气息,表达了对张孺人长寿与家庭福祉的美好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颂扬了张孺人的美德,也展现了家庭的温馨与和谐,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寿诗。

作者介绍

苏籀
朝代:宋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猜你喜欢

雷塘行

鞭长不能及马腹,有限生涯时苦促。

空使后人悲前人,雷塘春草年年绿。

谁知秀色若可餐,风光付与初凭肩。

力殚四海笑未已,眉黛一螺当几钱。

君不见黄金栋梁回首蠹,漠漠胡沙青冢暮。

么弦欲断空自知,千金漫买长门赋。

膏油续尽天须晓,石土馀垒可长保。

就令并蒂永不分,也应终恨雷塘草。

(0)

真觉院

半天闻梵唱,一径踏松阴。

起石云千仞,悬空瀑万寻。

(0)

六祖传付偈颂·其十初祖

精传神气一传精,含作真空万化行。

是物此中来与去,莫持偏性作圆成。

(0)

陈朝议挽辞·其二

六拥旌麾一梦阑,陈公桥上小棠间。

挂冠桑梓情尤厚,谁愧遗形葬客山。

(0)

和靖山居

高吟人去几年馀,今日孤山始是孤。

疏影暗香虽更在,应随閒物落平芜。

(0)

延平阁閒望·其五

客维舟处莫匆匆,拂袖人来蓼已红。

江上忽含烟雨意,数峰还在有无中。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