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业全空尚有台,四围如画望中回。
城边白雁寒初到,湖外黄花晚又开。
大海潜龙曾夜起,几人争鹿向秋来。
江山独似无情物,烟散云消不解哀。
霸业全空尚有台,四围如画望中回。
城边白雁寒初到,湖外黄花晚又开。
大海潜龙曾夜起,几人争鹿向秋来。
江山独似无情物,烟散云消不解哀。
这首《九月登越王台》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感慨。
首联“霸业全空尚有台,四围如画望中回。”开篇即点出越王台的历史遗迹,虽昔日霸业已成空,但此台犹在,四周景致如画卷般展开,引人入胜。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过往辉煌与当前景象的感慨。
颔联“城边白雁寒初到,湖外黄花晚又开。”转而描写自然风光,白雁南飞,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湖畔黄花在傍晚时分再度绽放,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循环不息。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生命不息的意境。
颈联“大海潜龙曾夜起,几人争鹿向秋来。”运用典故,将“大海潜龙”比喻为隐匿的英雄或潜在的力量,“争鹿”则暗指争夺权力或地位的行为。这两句既是对历史风云变幻的回顾,也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隐喻,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复杂。
尾联“江山独似无情物,烟散云消不解哀。”诗人将江山比作“无情物”,表达出面对自然与历史的变迁,人类情感显得渺小和无力。最后两句“烟散云消不解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与悲哀的情感,暗示了面对命运与世事无常,人们难以摆脱的哀愁与无奈。
整体而言,《九月登越王台》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自然与社会、个人情感与宇宙规律之间关系的思考与感悟。
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金羁相驰逐,联翩何穷已。
庆云惠优渥,微薄攀多士。
念昔渤海时,南皮戏清沚。
今复河曲游,鸣葭泛兰汜。
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妍谈既愉心,哀弄信睦耳。
倾酤系芳醑,酌言岂终始。
自从食蓱来,唯见今日美。
歇驾止行警,回舆暂游识。
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
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
历览穷天步,矖瞩尽地域。
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
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
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
杜鹃声里,吊河山、尚有凄凉残碣。
六百年来多少事,日夜江潮呜咽。
草冷银凫,风嘶石马,血裹忠魂碧。
西风吹老,南枝几树松柏。
堪叹三字冤沉,英雄事去,又见金瓯缺。
回首荒烟陵寝路,山鬼秋原夜泣。
泪洒神州,心伤南渡,遗恨黄龙月。
椒浆重奠,乱山催下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