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当年旷日持,河山恢复屡愆期。
国无严谴官多怠,将不穷追寇易滋。
竟使羊亡机早失,岂知乌合势终离。
即今几处援军集,可慰忧勤圣主思。
犹忆当年旷日持,河山恢复屡愆期。
国无严谴官多怠,将不穷追寇易滋。
竟使羊亡机早失,岂知乌合势终离。
即今几处援军集,可慰忧勤圣主思。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感慨。首句“犹忆当年旷日持”,诗人回溯往昔,感叹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艰辛。接着,“河山恢复屡愆期”一句,点明了国家复兴的艰难历程,多次错过时机。诗人接着分析原因,“国无严谴官多怠,将不穷追寇易滋”,指出国家治理上的疏漏和将领在面对敌人时的懈怠,导致了危机的加剧。
“竟使羊亡机早失,岂知乌合势终离”,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决策失误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羊亡机失,比喻关键时机的丧失;乌合之势终离,则暗示了团结力量的衰败。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正确决策和团队合作对于国家兴盛的重要性。
最后,“即今几处援军集,可慰忧勤圣主思”两句,转向现实,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乐观期待。尽管过去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如今各地的援军集结,为国家带来了希望,也反映了统治者的深谋远虑和民众的支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回顾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