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色与春违,香红不馀漂。
出郭纵远目,草长麦齐腰。
诗来慰幽独,吮讽芬兰椒。
招月作三益,庶用娱中宵。
晴色与春违,香红不馀漂。
出郭纵远目,草长麦齐腰。
诗来慰幽独,吮讽芬兰椒。
招月作三益,庶用娱中宵。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晴色与春违"暗示了春日阳光明媚,但似乎略显凄清,与诗人期待的盎然春意有所偏差。"香红不馀漂"进一步描绘花儿凋零,没有了往常的繁花似锦。诗人走出城郭,放眼望去,田野上青草茂盛,麦苗已长至齐腰的高度,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寻求慰藉,通过吟咏诗歌来排遣孤独。"吮讽芬兰椒"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诗人品味着诗中的智慧如同品尝芬芳的调料,以激发灵感。最后两句"招月作三益,庶用娱中宵"表达了诗人邀请月亮作为伴侣,希望在漫漫长夜中找到乐趣,通过诗歌交流来度过寂寞时光。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通过写景和自我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独特感受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广文坐客寒无毡,少陵人来坐马鞯。
胸中富等千户侯,不使囊中馀一钱。
嗟予久客贫到骨,兀坐长恐藜床穿。
才名未踏两公阈,穷愁何遽容争先。
画饼端知不糊口,笔耕辄亦遭无年。
愧无文茵荐佳客,促膝危坐如寒蝉。
君不见汉朝博士能说经,五十馀席输戴凭。
又不见袁尚索席藉冻地,不意头颅行万里。
空榻萧然亦安稳,得失荣枯付天理。
金狨覆鞍容坠伤,祸福由来相伏倚。
稽首释迦文,善逝天人师。
缘终示寂灭,无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礼。
像法住世间,化导诸有情。
亦示大神变,摄伏不信者。
璀璨真金色,清净妙宝珠。
即彼土木中,现此希奇事。
有来瞻礼者,随取即与之。
既与出愈多,不可为量数。
当观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坚固与虚脆,无异无差别。
佛子具智慧,悉发敬信心。
勇猛勿复疑,归依无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