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影荒凉秋月移,金风吹落菊花枝。
在机每为夫君下,守己还教妯娌知。
主馈千年犹可念,焚黄九土愿无迟。
小窗独坐伤情处,秋影荒凉秋月移。
秋影荒凉秋月移,金风吹落菊花枝。
在机每为夫君下,守己还教妯娌知。
主馈千年犹可念,焚黄九土愿无迟。
小窗独坐伤情处,秋影荒凉秋月移。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秋影荒凉秋月移”以“荒凉”二字开篇,直接营造出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随后“金风吹落菊花枝”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肃杀与凋零。菊花作为秋季的象征,其凋落不仅代表自然界的更迭,也暗含着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接下来,“在机每为夫君下,守己还教妯娌知”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家庭情感。这里“在机”可能指织布机,暗示着女性劳作的场景,同时也隐喻着生活的艰辛与责任。“每为夫君下”、“还教妯娌知”,则体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担当,以及她们对家庭和谐的维护与付出。
“主馈千年犹可念,焚黄九土愿无迟”两句,表达了对祖先的追思与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祝愿。这里的“主馈”可能指的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焚黄”则是古代祭祀时焚烧纸钱的习俗,“九土”则可能象征着对家族繁衍、后代兴旺的美好愿望。
最后,“小窗独坐伤情处,秋影荒凉秋月移”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忧伤的画面中。诗人独自坐在窗前,面对着窗外的荒凉秋景,心中涌起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家庭、历史和未来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良医视病人,察脉审其证。
悉病所从来,治之药乃应。
浊河本北流,清淮自南亘。
河徒忽夺淮,淮弱而河盛。
一石八斗泥,壅碍入海径。
倒灌淮上流,湖于可涉胫。
埂堰始冲决,淮南受其病。
塞决固治标,要须遂其性。
下流无路行,东遏必西迸。
疮平毒未消,堡闭盗犹横。
旁观方忧危,当局莫予圣。
治河近称善,吾宗老司空。
河徙时未久,淮流尚争雄。
海口虽停沙,可以水力冲。
淮主河乃客,主壮客不攻。
用清以刷浊,当年策诚工。
淮今仅一线,河涨犹难容。
淤沙积成土,不浚焉得通?
古方治今病,和缓技亦穷。
疏瀹费虽多,尺寸皆有功。
堤成倘蚁漏,金钱掷波中。
《河堤》【清·潘耒】良医视病人,察脉审其证。悉病所从来,治之药乃应。浊河本北流,清淮自南亘。河徒忽夺淮,淮弱而河盛。一石八斗泥,壅碍入海径。倒灌淮上流,湖于可涉胫。埂堰始冲决,淮南受其病。塞决固治标,要须遂其性。下流无路行,东遏必西迸。疮平毒未消,堡闭盗犹横。旁观方忧危,当局莫予圣。治河近称善,吾宗老司空。河徙时未久,淮流尚争雄。海口虽停沙,可以水力冲。淮主河乃客,主壮客不攻。用清以刷浊,当年策诚工。淮今仅一线,河涨犹难容。淤沙积成土,不浚焉得通?古方治今病,和缓技亦穷。疏瀹费虽多,尺寸皆有功。堤成倘蚁漏,金钱掷波中。
https://shici.929r.com/shici/GFV5PS.html
石崇击碎珊瑚枝。化为綵笔光葳蕤。
蜀王入贡西川锦,鸳鸯组织金缄垂。
就中妙手得未有,况是年少翩翩时。
江左人文自昔盛,乃尔弱冠名声驰。
美人性情秋水活,公子才藻春华披。
石家名驹谢家凤,此生仙骨来瑶池。
我自五龄入小学,经史十五通其辞。
万言已试书三上,廿载相随酒一卮。
秋花春月年年度,乌帽绯衣事事迟。
文章有命谁青眼,富贵如云自白眉。
谭深不惜出肝胆,虚名安用求人知。
与尔相期在千古,纷纷都付长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