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
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
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
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
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
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
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
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
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
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
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溪山之间悠游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与自然之美。首句“悠悠春天云”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春日云彩的飘逸,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接下来,“想见平时闲”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向往的是一种远离尘嚣、闲适自在的生活。
“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描绘了诗人每日的行踪,从清晨到夜晚,从溪边到山中,生活节奏平和而有序。这种生活状态与“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的心境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
“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情感。他离开山林时并无刻意的追求,但内心深处却始终怀念着那片让他感到宁静与自由的土地。这种矛盾的情感,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自我探索与反思。
最后,“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渴望回归自然的复杂心情。在外界看来,他或许需要等待一场大雨的到来,象征着某种机遇或转变,才能回到他心之所向的山林之中。然而,实际的困难与束缚使得这一愿望变得难以实现,体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复杂情感。
我行丕礼墟,交路将过半。
田畴稍连络,山势亦平缓。
竹树交远村,鸡鸣烟火晏。
士女作队游,语笑不可辨。
维时王正月,桃李已零乱。
好风自东来,流莺道边啭。
天地信广大,兹游未知倦。
人间多桃源,亦复不常见。
泛舟苍梧来,又泊藤江口。
去国万馀里,遥夜瞻北斗。
冉冉岁月逝,厥柄忽临丑。
银河注清浅,经纬烂星宿。
低头阒无人,图书陈左右。
残灯耿明灭,炉烟细当牖。
正尔不能寐,忧来欲皓首。
迢迢江湖心,匪为行役久。
望眼不可极,云山互缠纠。
中道欲何依,赖兹同心友。
珠玉时见投,缪戾亦予咎。
驽马逐骅骝,竭力常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