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云巫雨暗江津,江上孤吟过一春。
二女庙边逢泪竹,大王风急到青蘋。
虚无玉驷朝天阙,惨澹云旗降楚神。
终古灵均词赋在,湘南山水倍关人。
衡云巫雨暗江津,江上孤吟过一春。
二女庙边逢泪竹,大王风急到青蘋。
虚无玉驷朝天阙,惨澹云旗降楚神。
终古灵均词赋在,湘南山水倍关人。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怀古十首(其三)楚中》。诗人通过描绘衡山的云雾缭绕和巫水的阴雨,营造出一种幽深而悲凉的氛围,暗示了江津之地的历史沧桑。"江上孤吟过一春"表达了诗人独自凭吊古迹,度过漫长春天的孤独与感慨。
接下来,诗人提及"二女庙边逢泪竹",可能是指湘妃竹的传说,寓言着历史人物的哀怨之情。"大王风急到青蘋"则借风势之急,暗指历史风云变幻,英雄人物的境遇多舛。"虚无玉驷朝天阙"描绘了想象中的仙驾离去,象征着王朝的更迭与神话的消逝。
"惨澹云旗降楚神"进一步渲染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凄凉,反映出对古代楚文化的怀念。最后,诗人以"终古灵均词赋在,湘南山水倍关人"收尾,强调屈原的精神和作品虽历久弥新,但湘南山水间的哀愁和历史的厚重感依然触动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英雄命运以及传统文化的深深感慨。
江左词人,襆被囊诗,京华数载淹留。
有三都赋就,纸贵神州。
户外车轮尝满,句中烟景全收。
问王家簟扇,座上群贤,谁夺先筹。
长卿意倦,风雨归装,还访西子湖头。
秋色好、芙蓉十里,香发汀洲。
结社重寻旧侣,看山几醉江楼。
莫耽花月,再来燕市,慰我离忧。
旅灯寒拥,早暗洒、一帘风雪。
叹辜负香衾,徘徊长漏,欹枕愁肠百结。
偏怪无端孤馆梦,更搅得、魂惊心折。
空带减沈郎,眉停京兆,旷闲风月。凄切。
酒杯在手,忧来难绝。
想此际兰闺,夜深无寐,屈指归程未决。
瓶菊半残,篆烟犹袅,庭闭满阶黄叶。
把雁书一纸,银缸独照,对人羞说。
双鬓和愁织。叹几年、飓风骇浪,飘摇京国。
百尺元龙楼上卧,静看荣枯得失。
正满目、疏烟澹日。
搔首青天频借问,奈浮云、漠漠无消息。
俯仰事,皆陈迹。当时浪作金闺客。
到此际、壮怀消尽,禅心顿寂。
旅雁数声沙畔冷,别浦芙蓉萧瑟。
但此意、谁人识得。
一枕梦回残月晓,尽谈空、说有何从觅。
暮鼓罢,晨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