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
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
桑田不变金鳌健,祇恐吟翁白尽头。
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
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
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
桑田不变金鳌健,祇恐吟翁白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画面。开篇"突兀霜崖俯雪洲,时时登览唤渔舟",诗人用鲜明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白雪覆盖的山崖和河岸,以及时而攀爬上去观赏并呼唤着渔舟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展现了冬日静谧与动感的美。
接着"溪分南北地初合,月在山间天共流",诗人笔触柔和,溪水两岸的地貌初见融合,而那轮明月悬挂于山谷之间,与天空一同流转。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时间的静好与永恒。
中间四句"三两可人曾此会,百千年后复谁游。桑田不变金鳌健,祇恐吟翁白尽头",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未来无常的忧虑。"三两"可能指的是少数几次的欢聚,而"百千年后复谁游"则是对未来的渺茫与无奈之感。接下来的两句,"桑田不变金鳌健"表面上看似坚固不变,但实际上可能也会随时间流逝而消亡,最后一句"祇恐吟翁白尽头"则是对诗人自己日后将老无力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对冬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多重感受与深邃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