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乡渺不极,风雨况迷津。
自爱寻山径,何妨问野人。
潮回愁欲暮,草湿想馀春。
敢有飘零色,浮云客里身。
江乡渺不极,风雨况迷津。
自爱寻山径,何妨问野人。
潮回愁欲暮,草湿想馀春。
敢有飘零色,浮云客里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舟于江上,面对迷雾风雨,内心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怀揣着对未知的探索与好奇。首句“江乡渺不极”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无垠的江面,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浩瀚与壮美。接着,“风雨况迷津”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雨与内心的迷茫相联系,暗示了诗人面对未知世界时的不确定感和探索欲望。
“自爱寻山径,何妨问野人”两句,展现了诗人积极主动的态度,他不仅喜爱独自探索山间小径,还乐于向当地的村民询问,寻求指引。这种行为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表现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潮回愁欲暮,草湿想馀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随着潮水的涨落,时间似乎也在悄悄流逝,诗人不禁生出一丝愁绪,担心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而“草湿想馀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即使在风雨中,也难以抹去对生机勃勃季节的怀念。
最后,“敢有飘零色,浮云客里身”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收尾,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的浮云,在广阔的天地间寻找着自己的位置。这里的“飘零色”既指自然界的色彩,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自我探索的深刻思考。
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
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
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
灵气绦洞口,夐如宝陁山。
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
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
宽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
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
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
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
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
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
药炉不复九霞覆,唯馀渥赭繁茅菅。
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
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
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
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
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
《澹山岩》【宋·沈辽】昔造阳羡二洞天,我生已当谢人间。尔来投裔亦无事,澹山岩下欣跻攀。群峰驾肩来,江水会前湾。灵气绦洞口,夐如宝陁山。辇道转西升,斗入初无艰。翡翠凿穹庐,略与天相弯。宽广容万席,清润非人寰。东南豁阳明,仰视如含环。青萝傅乔木,亦有败叶黫。造化遗玉像,其人清且闲。巧工或可为,谁能陟巅颜。秦时隐君去成仙,空留石床水云般。药炉不复九霞覆,唯馀渥赭繁茅菅。至行禅师化巨蟒,好事太守驱群顽。崇坛峭罅皆可蹑,三穴旁出门无关。壁间玉乳化为石,何术可煮完衰孱。恨无仙骨空盘桓,欲留未可终当还。仆夫告余趣归驭,落日西下云斑斑。
https://shici.929r.com/shici/bKIVM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