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不见门,到门但有竹。
竹影摇四垣,尽作水纹绿。
古佛坐与古松对,空谷禅心老无碍。
林风微激钟自鸣,岭日方西堂已晦。
策筇独立心太平,过檐山鸟双翮轻。
香厨一缕茶烟直,去与白云天际行。
到山不见门,到门但有竹。
竹影摇四垣,尽作水纹绿。
古佛坐与古松对,空谷禅心老无碍。
林风微激钟自鸣,岭日方西堂已晦。
策筇独立心太平,过檐山鸟双翮轻。
香厨一缕茶烟直,去与白云天际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中庵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太平庵的幽静与禅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到山不见门”,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隐秘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到门但有竹”一句,点明了庵观的入口处,只见翠竹环绕,为庵观增添了几分清雅之气。
“竹影摇四垣,尽作水纹绿。”竹影在四周墙上轻轻摇曳,如同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生动地描绘了竹林的生机与活力。
“古佛坐与古松对,空谷禅心老无碍。”古佛静坐,与古松相映成趣,空旷的山谷中,禅心深沉,岁月流转却无丝毫阻碍,体现了庵观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禅意。
“林风微激钟自鸣,岭日方西堂已晦。”微风吹动树林,钟声悠扬自鸣,夕阳西下,庵堂内一片昏暗,自然与庵观和谐共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策筇独立心太平,过檐山鸟双翮轻。”诗人独自拄杖站立,内心平和,山鸟掠过屋檐,翅膀轻盈,这一幕既展现了诗人的自在心境,也寓意着庵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香厨一缕茶烟直,去与白云天际行。”庵内的香炉中飘出一缕缕茶烟,直冲云霄,象征着庵观与天空的连接,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太平庵的环境、氛围以及诗人的心境完美融合,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超脱的山中庵观图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最有杏花繁,枝枝若手抟。
须知一春促,莫厌百回看。
鸟啭风潜息,蜂迟露未乾。
可容排饮否,兼折赠头冠。
窗外皆连水,杉松欲作林。
自怜趋竞地,独有爱闲心。
素壁题看遍,危冠醉不簪。
江僧暮相访,帘卷见秋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