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羔雁到林泉,惟有登科路坦然。
我亦门阑多喜色,君今衣钵得家传。
龙旗方照三千字,虎榜争趋五百仙。
莫道中年情态薄,华涂名节尽加鞭。
世无羔雁到林泉,惟有登科路坦然。
我亦门阑多喜色,君今衣钵得家传。
龙旗方照三千字,虎榜争趋五百仙。
莫道中年情态薄,华涂名节尽加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寘的作品,名为《贺王伯愚登第(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贺寿诗,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考取功名的祝贺,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世无羔雁到林泉,惟有登科路坦然。” 这两句诗开篇便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羔雁,即天鹅,常用来比喻贤者或高洁之士。在这里,诗人说世上没有看到天鹅到达林泉,只有登科(考取功名)的道路显得异常平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个安静美好的自然景象,也透露出对主人公能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赞赏。
“我亦门阑多喜色,君今衣钵得家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王伯愚能够继承家族荣耀的祝福。门阑即门槛,古人常在此处观望远方,等待家人的归来。衣钵,即穿上官服,得意洋洋。
“龙旗方照三千字,虎榜争趋五百仙。” 这两句则是对王伯愚功名的具体赞美。龙旗和虎榜都是指科举考试中的优等成绩。三千字和五百仙,则象征着高超的文学才华和非凡的学术成就。
“莫道中年情态薄,华涂名节尽加鞭。” 最后两句诗是对主人公王伯愚的人品和学问的高度评价。意思是不用说您在中年时期的情操和风度已经非常出众,您在文学和品德上的卓越成就,如同华丽的装饰,更是锦上添花,令人钦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文荣耀的描绘,以及对主人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怀和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