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卷复烟披,嘈嘈话许时。
大都寻故侣,莫是拣高枝。
半岭云千态,疏林月一规。
夜寒风袅袅,归梦在天池。
雾卷复烟披,嘈嘈话许时。
大都寻故侣,莫是拣高枝。
半岭云千态,疏林月一规。
夜寒风袅袅,归梦在天池。
这首诗描绘了暮色中鸟儿归巢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雾卷复烟披”以轻柔之笔勾勒出傍晚时分,雾气与烟霭交织的朦胧景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诗意氛围。接着,“嘈嘈话许时”巧妙地运用拟声词“嘈嘈”,生动地描绘了鸟儿们在归途中相互交谈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又增添了生活的温馨感。
“大都寻故侣,莫是拣高枝”两句,通过鸟儿寻找旧日伴侣与选择栖息之地的描述,不仅体现了生物本能的追求,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高枝”不仅仅指实际的树枝,更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半岭云千态,疏林月一规”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于山岭之间,展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而稀疏的树林中,一轮明月如规,静静地悬挂于夜空,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最后,“夜寒风袅袅,归梦在天池”以寒风中的夜景收尾,既突出了夜晚的寒冷,又通过“归梦”这一意象,表达了鸟儿对家的渴望与归宿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与精神家园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幅富有哲理与美感的画面。
枯林荒陌,矮树敷鲜叶。
不见雅风标,十二分、山容野色。
因何嫩茁,舞动小旗枪,梅花后,杏花前,色味香三绝。
含光隐耀,尘土埋豪杰。
试看大粗疏,争知变、寒云飞雪。
休说休说,世只两名花,芍药相,牡丹王,未尽人间舌。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竹斋。
向背松斋。
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