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閒尘不到,别是一清凉。
雨足千峰净,风薰百草香。
阴森穿茂密,汩㶁溯深长。
想见吴中路,连天尽绿秧。
人閒尘不到,别是一清凉。
雨足千峰净,风薰百草香。
阴森穿茂密,汩㶁溯深长。
想见吴中路,连天尽绿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雨后山川清凉和草木芬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热爱。诗中采用了“别”字来强调雨后的清凉与平日的不同,是对视觉体验之外的一种感官升华。
“雨足千峰净”,雨水洗涤山峰,使得山川变得异常清新,显示出雨后景象的独特魅力。“风薰百草香”则通过对空气中弥漫的花草芬芳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在雨后的复苏与生机。
“阴森穿茂密”一句,借助阴沉的树林和茂密的植被营造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汩㶁溯深长”则是对溪流声音的描绘,通过水声的叙述,增强了诗中山川自然景象的层次感。
最后,“想见吴中路,连天尽绿秧”,诗人表达了对远方美丽风光的向往。这里的“吴中”指的是江南地区,以其秀美的山水著称。“连天尽绿秧”则是对那里的景色的一种想象,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渴望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清新脱俗的自然世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高台崔巍插天起,势压雄城三百里。
云窗雾阁迷烽烟,日日吴王醉西子。
桂膏兰烬烧春云,锦丝瑶管空中闻。
甲兵重来破歌舞,粲齿修眉散如雨。
双钩带血不敢飞,城荒草碧春风吹。
祇今惟有台前月,曾照吴宫花发时。
慷慨悲歌叹陈迹,霜乌怨啼枫叶赤。
明朝送客过钟陵,西望茫茫五湖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