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全文
唐 / 刘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

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

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

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0)
注释
骊阜:指骊山,古代皇家陵墓所在。
皇都:指京都,皇家都城。
銮游:皇帝出行乘坐的华丽马车。
八区:可能指皇宫的八个主要区域。
原隰:平原和低洼地。
旌门:装饰有旗帜的宫门。
扆座:古代宫殿中设于正中的屏风或宝座。
隅:角落。
直城:笔直的城墙。
斗柄:北斗七星中的斗杓部分。
星榆:比喻众多的榆树。
从臣:随从官员。
词赋:诗词歌赋。
滥得:过分得到,此处指非应得。
天衢:天路,比喻仕途高位。
翻译
骊山下的城镇守卫着皇家都城,皇帝的车驾巡游八个区域。
在起伏的平原和低洼地之间,宫殿的门前,风云汇聚在御座的一角。
城墙直如北斗星柄,宫中的树木如同星空中榆树般繁多。
臣子们的诗词歌赋虽多,但并非都能登上天路,只是有幸参与其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骊阜镇上的皇都之巅,眺望八方的壮观景象。其中“銮游”一词显示出皇帝巡视四方的威仪,“原隰旌门里”则是对宫廷内部风光的描绘,“风云扆座隅”展现了天气变化与建筑物之间的和谐相处。接下来的“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通过比喻手法,将城市的轮廓与天上的星辰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人间与天庭的对应。

诗人在最后自谦为“从臣”,表明自己的身份是皇帝的臣子,并且提及“滥得上天衢”则是在强调自己有幸能够亲近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即皇帝所居之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荣幸之情,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皇权的崇拜和依赖。

整首诗通过对骊阜镇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辉煌,以及诗人个人对于政治中心的向往与敬畏。

作者介绍

刘宪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胶州

几点青螺海上山,参差楼阁海天宽。

行台五月不知暑,秪觉侵人海气寒。

(0)

送东平傅知州复任

政成初北觐,考最复南征。

相逢遽相别,缱绻若为情。

露冷黄花老,天清锦树明。

吏民迎望切,慎莫滞双旌。

(0)

兰陵怀古

早发郯子国,午至兰陵邑。

兰陵久已荒,禾黍带荆棘。

惟有古寺存,径入林影密。

老僧知我来,出门远候立。

下马问往事,为我指遗迹。

苍茫古城东,墓有荀卿石。

我欲往寻之,还为野水隔。

忆昔周室卑,蛮荆凌上国。

兹邑乃其疆,人物殊烜赫。

寂寞千载馀,浮云空古色。

如何当日贤,重有逃䜛责。

只今文字存,尚为人指摘。

鞭马舍之去,极目远天碧。

(0)

涿州行

四郊茫茫沙草白,青山迢遥亘西北。

涿州百里近都门,北来南去无晨昏。

道边邮亭连古堠,时平不置官军守。

土墙茆屋尽耕屯,半插青帘卖新酒。

牛车辚辚冲早寒,争先槁秸输县官。

少年家家便骑射,雉兔如林不论价。

由来意气倾山冈,邂逅相逢肯相借。

伐石为碑记古人,凄凉遗刻百年存。

摩挲三叹忆盛德,路人为指楼桑村。

(0)

湖上杂咏·其一

草色连云暗水陂,掠芹乳燕影差池。

游丝惜似春光尽,密罥残花挂竹枝。

(0)

燕京春暮寄山中人·其二

蚕熟柔桑更绿,莺啼小麦初黄。

吃饼且随燕蓟,缲丝空忆荆杨。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