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人自昔化难和,定乱三经马伏波。
地控八闽门户险,民分两岛版图多。
汉家已议捐炎海,越国何能王赵佗。
孤负天南忠义士,同仇思保旧山河。
蛮人自昔化难和,定乱三经马伏波。
地控八闽门户险,民分两岛版图多。
汉家已议捐炎海,越国何能王赵佗。
孤负天南忠义士,同仇思保旧山河。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蒋兰畬所作,通过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深切感慨。
首联“蛮人自昔化难和,定乱三经马伏波”以“蛮人”代指边疆少数民族,暗示历史上边疆治理的艰难与复杂,而“马伏波”则是东汉名将马援的典故,他平定南方叛乱,巩固边疆,象征着对安定边疆的渴望与努力。
颔联“地控八闽门户险,民分两岛版图多”描绘了福建作为东南沿海的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险要,管辖范围广阔,强调了边疆地区的战略重要性。
颈联“汉家已议捐炎海,越国何能王赵佗”中,“炎海”泛指南方边疆地区,这里可能暗指清朝政府对边疆政策的调整,即考虑放弃对某些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越国”与“赵佗”分别指向古代的越族与南越国,借以表达对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与地方自治的思考。
尾联“孤负天南忠义士,同仇思保旧山河”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付出努力的忠义之士的敬仰与怀念,同时流露出对当前未能有效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遗憾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