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城里市里,常在水边月边。
蜀公有疏谢事,米老无书辨颠。
不入城里市里,常在水边月边。
蜀公有疏谢事,米老无书辨颠。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城市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不入城里市里,常在水边月边"两句直接了当地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他选择远离喧嚣的都市,而是常伴随着平静的水流与明亮的月光。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蜀公有疏谢事,米老无书辨颠"则是在写诗人对待官司和学问的态度。这里的"蜀公"可能指的是某位掌握地方政权的高官,而"疏谢事"则是说这位官员有着需要解释或辩护的事情。相比之下,"米老"很可能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与世俗纷争保持距离,不涉足其中,也不为此类琐事而费心思。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诗人追求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理念。
古人文莹理,后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歧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冲冒恤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精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熏。
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风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絛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御寇,散发摇风鬃。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