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疏玉扆已多年,身历南台未是迁。
约法独持三尺重,生民奚止数千全。
袖中启事人稀见,囊里刑书手自编。
圣主久怀求旧意,满朝谁在绛侯先。
名疏玉扆已多年,身历南台未是迁。
约法独持三尺重,生民奚止数千全。
袖中启事人稀见,囊里刑书手自编。
圣主久怀求旧意,满朝谁在绛侯先。
此诗《送大司寇顾华玉献绩北上》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对大司寇顾华玉即将北上的壮举进行颂扬,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高尚的人格魅力。
首联“名疏玉扆已多年,身历南台未是迁”,以“名疏玉扆”开篇,暗喻顾华玉在朝廷中的地位与贡献,虽已多年,但并未因时间而有所改变或迁徙,体现了其忠诚与坚守。接着“身历南台未是迁”则进一步强调了顾华玉在南台(可能指官职或地区)的任职经历,虽有变动,但其忠诚与奉献之心始终如一。
颔联“约法独持三尺重,生民奚止数千全”,赞扬顾华玉在法律与治理方面的杰出能力。“三尺”常指法律或剑,此处借指法律权威,表明顾华玉以其坚定的法治信念,为百姓谋福祉,不仅保护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安全,更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颈联“袖中启事人稀见,囊里刑书手自编”,通过描述顾华玉的行事风格,展现其深藏不露、勤于律己的形象。启事和刑书的编制,虽非众人所见,却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国理念和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尾联“圣主久怀求旧意,满朝谁在绛侯先”,表达了对顾华玉作为朝廷老臣,深受圣主器重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在满朝文武之中,顾华玉的地位与贡献无人能及,如同汉初功臣绛侯周勃一般,是朝廷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
整首诗通过对顾华玉个人品质、政治成就以及社会影响的描绘,既赞美了其卓越的才能,也表达了对其忠诚与奉献精神的敬仰之情。
小艇穿香,虚亭受绿,半湖空阔。
露洗秋高,盈盈舞风叶。
鱼天际晓,还未掩、一痕残月。清绝。
凉卷茜云、伫凌波罗袜。菱童荡楫。
来去花间,堆盘剥瑶雪。林曦渐射翠幕,露微缺。
回首画桥烟水,怕听乱蝉声咽。
约采芳重到,休待雨喧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