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驰贺监税齐都》
《驰贺监税齐都》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温诏封芝出帝居,秘曹星秩示优除。

舜庭已茂三年绩,魏谤初销一箧书。

丹地拾遗思汲黯,中宸批草待相如。

前期雀厦无因恋,归从清尘六尺舆。

(0)
翻译
温和的诏书从皇帝的居所发出,机密部门的官员因表现出色而被提升。
在舜的殿堂上,他已显现出三年来的显著成绩,魏国的诽谤言论也被一箱书籍所平息。
他在丹青之地捡起遗漏,如同汲黯般深思熟虑,期待着皇上的批示如同相如的才情。
对于之前的高位,他没有留恋,选择回归,乘坐着六尺小车,融入清廉的生活。
注释
温诏:温和的诏书。
芝:象征吉祥。
帝居:皇帝的住所。
秘曹:机密部门。
星秩:官职等级。
优除:优秀提拔。
舜庭:象征贤明的朝廷。
魏谤:来自魏国的诽谤。
一箧书:一箱书籍,比喻全部证据或批评。
丹地:朝廷或皇宫的代称。
拾遗:发现并弥补遗漏。
思汲黯:像汲黯一样深思。
中宸:皇帝。
批草:批示文件。
前期雀厦:过去的高位。
无因恋:没有留恋。
清尘:清廉的生活。
六尺舆:简朴的小车。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古代官员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和品德。开篇“温诏封芝出帝居,秘曹星秩示优除”描绘了皇帝对有功之臣的封赏与提拔,展现了君主对忠良的认可与褒奖。“舜庭已茂三年绩,魏谤初销一箧书”则透露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吏,在任职三年的时间里政绩斐然,同时也处理了一些积压的案件,显示出其清廉公正的一面。

“丹地拾遗思汲黯,中宸批草待相如”中的“丹地”可能指的是官府之地,“拾遗”意在整理遗漏之事,“思汲黯”则是对古人汲黯的怀念,而“中宸批草待相如”则表明诗人在处理文书时严谨细致,期待着像古代贤相一样的辅佐。

后半首“前期雀厦无因恋,归从清尘六尺舆”中,“前期雀厦”可能是指官舍或书房,而“无因恋”则表达了诗人无牵挂地离开前任职所的态度。“归从清尘六尺舆”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到简朴生活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涯的回顾和个人品德的展示,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廉、为官有道的追求,以及对古代圣哲理想的向往。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成都杂诗·其一

芙蓉城上语流莺,金水桥边绿柳横。

百二十坊明月夜,红楼何处不吹笙。

(0)

砦居避兵杂诗·其一

久赁樵人屋,时寻木客家。

秋灯飞怪鸟,暑雪长奇花。

井竭泉多石,田硗饭有沙。

烧畬灰土下,蚯蚓大如蛇。

(0)

荆州怀古·其一

荆南自古帝王州,天堑长江据上游。

风土销馀三户俗,关河送尽六朝秋。

宝衣已化荒陵火,铁锁空沉逝水流。

世事茫茫多代谢,繁华依旧说沙头。

(0)

由长江埠至应城县

一层平壤一层冈,原隰龙鳞界井疆。

远岸云林俱入画,几家聚落自成庄。

浅黄叶迸杨枝嫩,水墨花开豆荚长。

道上人看前令尹,依依犹认旧时妆。

(0)

戒坛松歌

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

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

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

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

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

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

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

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

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

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

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

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

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

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

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

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

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

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0)

读史杂咏十首·其三

当涂既衰典午起,贼臣劝进纷如蚁。

就中曾有琅琊王,天寒叩冰冰跃鲤。

当时不肯拜晋王,今日公然屈膝矣。

荃蕙为茅鸾为鸮,谁道忠臣必孝子。

吁嗟乎,陈情令伯亦如此。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