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猷卓跞世无多,用不酬材可柰何。
庀邑颂声空制锦,阜财智算谩熬波。
鳣堂积学家传庆,蟾窟登荣子继科。
下里有车催遣奠,上池无药起沈痾。
心期于我勤知过,肺腑从公久切磋。
十载飘流隔生死,东风吹泪寄滂沲。
英猷卓跞世无多,用不酬材可柰何。
庀邑颂声空制锦,阜财智算谩熬波。
鳣堂积学家传庆,蟾窟登荣子继科。
下里有车催遣奠,上池无药起沈痾。
心期于我勤知过,肺腑从公久切磋。
十载飘流隔生死,东风吹泪寄滂沲。
这首挽歌词以沉痛的笔触,表达了对杨彦安大夫的深切哀悼与怀念。首联“英猷卓跞世无多,用不酬材可柰何”开篇即点明了杨大夫的卓越才能在世间罕见,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表达了对人才未尽其用的惋惜之情。
颔联“庀邑颂声空制锦,阜财智算谩熬波”进一步描绘了杨大夫虽有治国之才,却未能在实际政务中大展宏图,只能徒有其名,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颈联“鳣堂积学家传庆,蟾窟登荣子继科”转而赞颂杨大夫家族的荣耀传承,以及其子继承父业,光耀门楣,体现了对家族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视。
尾联“下里有车催遣奠,上池无药起沈痾”则描述了杨大夫离世后,亲友们的哀伤之情,以及对逝者无法挽回的遗憾。
最后,“心期于我勤知过,肺腑从公久切磋”表达了对杨大夫生前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探讨学问的经历,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知识交流的重要性。
整首挽词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人生、才能、家族传承、友谊和知识追求的深刻反思。
别离共成怨,衰老更难忘。
夜月留同舍,秋风在远乡。
朱弦徐向烛,白发强临觞。
归献西陵作,谁知此路长。
陵阳不可见,独往复如何。
旧邑云山里,扁舟来去过。
鸟声春谷静,草色太湖多。
傥宿荆溪夜,相思渔者歌。
春草长河曲,离心共渺然。
方收汉家俸,独向汶阳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
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
手植已芳菲,心伤故径微。
往年啼鸟至,今日主人非。
满地谁当扫,随风岂复归。
空怜旧阴在,门客共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