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阑罢飞酌,延眺北郭外。
谢公送客处,闲云捲冠盖。
水入西江流,山与淮南对。
聚散成古今,此意几人会。
日暮清吹来,天空响遥籁。
兴阑罢飞酌,延眺北郭外。
谢公送客处,闲云捲冠盖。
水入西江流,山与淮南对。
聚散成古今,此意几人会。
日暮清吹来,天空响遥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傍晚时分在宣城北郭外的所见所感。首句“兴阑罢飞酌”,表达了诗人在酒兴尽后,不再饮酒,而是选择静观四周景色的心境。接着,“延眺北郭外”则点明了诗人远眺的方向。
“谢公送客处,闲云捲冠盖。”这里借用了东晋名士谢灵运送客的故事,以“闲云捲冠盖”形象地描绘了云彩飘动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忆和感慨。
“水入西江流,山与淮南对。”诗人通过描绘水流向西江,山峦与淮南相对立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
“聚散成古今,此意几人会。”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流转、人事更迭的主题,指出聚散是历史的常态,但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却寥寥无几。
最后,“日暮清吹来,天空响遥籁。”日落时分,清风吹过,天空中回荡着遥远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呼应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日暖云边,春来天上,杏花开到庭院。
甚时宫样添栽,便把流光轻换。
琼轩并立,恰占得东风刚半。
正记取、老干孤擎,不许闹红零乱。
最爱是、月明宵暖,认积雪、满枝香散。
衬他一抹银墙,依约烟横雾澹。红窗吹笛。
都不似、梅花哀怨。
待画出、绮影帘前,长傍玳梁双燕。
往事思量遍。最伤心、传去微词,猜嫌未免。
谁唤琵琶弦索到,瑟瑟轻笼慢燃。
诉不尽、从前恩怨。
纤弱宫腰无恙在,恨今生、薄倖名难浣。
余音歇,为三叹。十年好梦风吹散。
总难忘、两处逢迎,几番缱绻。
分薄青衫沦落久,记起相怜肠断。
忍便拟、秋来团扇。
今夜夜凉应验取,料此情、依旧平分半。
银烛下,泪痕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