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若元气,浑然天地间。
风雷不改色,草木皆新鲜。
大含入无间,钻仰高且坚。
自古生未有,称谥胡称宣。
子舆本非字,何况指名焉。
荀扬与墨翟,其又焉能贤。
孔孟若元气,浑然天地间。
风雷不改色,草木皆新鲜。
大含入无间,钻仰高且坚。
自古生未有,称谥胡称宣。
子舆本非字,何况指名焉。
荀扬与墨翟,其又焉能贤。
这首诗以“孔孟若元气,浑然天地间”开篇,将孔子和孟子比作宇宙间的元气,浑然一体,贯穿天地。接着,“风雷不改色,草木皆新鲜”,描绘出孔孟思想如同自然界的风雷,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精神本质不变,影响着万物生长。诗人进一步阐述孔孟思想的包容性与深远影响力,“大含入无间,钻仰高且坚”,指出孔孟之道能够涵盖一切,如同高山仰止,坚定不移。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自古生未有,称谥胡称宣。子舆本非字,何况指名焉”,则对传统对孔孟的尊称提出了质疑,认为孔孟并非仅仅因为他们的名字而被尊崇,而是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思想和道德价值。最后,“荀扬与墨翟,其又焉能贤”,将孔孟与其他哲学家进行比较,强调孔孟思想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对孔孟思想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对传统尊称进行了辩证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老树十百围,赤日不满影。
庙貌画鬼神,焰闪见光景。
闾里颇惊动,豚壶日叩请。
小巫口吟呀,祝奠屡折磬。
安敢议剪伐,惟恐罹灾眚。
乌雀不敢巢,繁阴实脩整。
岂有物所凭,阴奸设机阱。
吾闻夏后氏,液金铸九鼎。
窟穴尽发露,夔羊皆远屏。
自从九鼎亡,草木亦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