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幕草为茵。
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
笋就林烧厌八珍,烟为翠幕草为茵。
功臣名姓留何处,自把金刀刻翠筠。
这首诗描绘了知府石太尉在闲暇时,以雅兴烹烧竹笋,备办膳食,并且在翠竹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此表达对宴席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人通过"笋就林烧厌八珍",展现了主人对普通竹笋的喜爱,即使比不上宫廷中的珍馐,也足以满足他的品味。"烟为翠幕草为茵"则运用了比喻,将炊烟比作绿色的帷幕,草地作为铺垫,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功臣名姓留何处"暗示了竹刻的意义,不仅是个人的纪念,也可能寓含着对历史功勋的追忆。最后,"自把金刀刻翠筠"直接描述了石太尉亲手在竹上镌刻的动作,展示了他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和对自己行为的自豪。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既赞美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又寓含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个人成就的记录,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情趣。
令节迎始阳,我行滞东鲁。
弱艾稍含青,菖花晚应吐。
忆昨侍亲闱,燕赏亦已屡。
兹辰乐复剧,盈尊湛清醑。
拜跪献中庭,怡然共起舞。
斗草惜馀欢,胜负非有取。
离居忽自今,遗俗犹往古。
骨肉各相望,有酒宁独抚。
慊慊终永日,安得凌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