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起幽朔,霜雪彫松桂。
修竹实不华,猗梧惨憔悴。
江汉凝以冱,醴泉更蒙蔽。
鸾凤何所归,增击真良计。
岐山尽禾黍,九成困惉懘。
鸣矣后佳期,来仪爽幽契。
乌鸢竞腐鼠,仰视惊高逝。
众羽亦可怀,云飞屡回睨。
猗嗟鲁先生,生后唐虞际。
高华虽韡韡,硕果终幽翳。
幅纸下聊城,片言挫秦锐。
铦铓释纷难,未足论明哲。
况复历下谈,微端本柔脆。
时无豪杰士,横议喧鶗鴂。
春冰薄轻绡,可耐秋阳熭。
风云起幽朔,霜雪彫松桂。
修竹实不华,猗梧惨憔悴。
江汉凝以冱,醴泉更蒙蔽。
鸾凤何所归,增击真良计。
岐山尽禾黍,九成困惉懘。
鸣矣后佳期,来仪爽幽契。
乌鸢竞腐鼠,仰视惊高逝。
众羽亦可怀,云飞屡回睨。
猗嗟鲁先生,生后唐虞际。
高华虽韡韡,硕果终幽翳。
幅纸下聊城,片言挫秦锐。
铦铓释纷难,未足论明哲。
况复历下谈,微端本柔脆。
时无豪杰士,横议喧鶗鴂。
春冰薄轻绡,可耐秋阳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北国风雪严寒的景象,松桂受霜雪摧残,修竹与高大的梧桐显得凋零憔悴。江河湖泊冻结,泉水也被遮蔽,暗示了世道的艰困。诗人以鸾凤无处栖身,比喻贤者在乱世中的困境,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期待。接着,诗人提到岐山农田荒芜,音乐失序,暗指政治的衰败。他期盼未来的美好时期,但又感叹人才被埋没。
诗人将自己比作鲁国的贤者,虽然身处盛世,才华出众,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在聊城写下有力的文字,挫败了敌人的锋芒,但也揭示了明哲之才的局限。在当时的环境中,没有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议论纷纷,如同春冰易碎。最后,诗人以春冰比喻时局的脆弱,暗示即使面对秋阳的炽热,也无法持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社会变迁、人才遭际的感慨,以及对理想治世的向往。华镇的笔触深沉而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忧患意识。
有佛处不得住,铁鞭击碎珊瑚树。
无佛处急走过,澄潭不许苍龙卧。
三千里外莫错举,剔起眉毛眼卓坚。
与么则不去也,百城烟水难图画。
摘杨花,摘杨花,未容眨眼早忘家。
赵州舌本悬千日,石火电光追莫及。
纸灯吹灭便知归,落在吾家第二机。
翻身倒握乌藤去,千圣罗笼不肯住。
何时砥柱障颓波,大扇真风满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