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
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
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世态的感慨和对君子之材的自励。首句“近世交道衰,青松落颜色”表明时下的人际关系日渐淡薄,而那不变色的青松却承受着季节的更迭,显得愈发凄清。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坚守本色、不随波逐流的赞美。
接着“人心忌孤直,木性随改易”进一步指出了人们往往畏惧那些独树一帜、坚持正直之人的品格,而自然界中的木材则容易被外力改变其形态。这两句强调了世间对真正君子之材的排斥和不易保持自我的困难。
“既摧栖日干,未展擎天力”中,“摧栖”指的是树枝在风雨中被摧残,形象地描绘出即便是坚韧不拔之物,也会受到自然力量的磨砺;而“未展擎天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发挥自身潜力的渴望和挣扎。这里的“擎天力”暗指《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擎天地把舆”,意味着要有撑持天地之大的力量。
最后两句,“终是君子材,還思君子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格的坚守和自我认知的肯定。尽管外界可能对君子的要求充满挑剔,但诗人仍旧坚信自己是君子之材,并且在内心深处思考如何做到真正的君子。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流露,更通过自然景物和哲学思想的结合,探讨了个人品格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达士志慷慨,贪夫思保全。
有身则有患,消散固其然。
伏波甘马革,庄周快乌鸢。
用意非一趣,大要归明贤。
愚者闇桑榆,郁郁坐自煎。
思虑损眠食,恐惧怀冰渊。
蹙遫向宾客,劻勷终岁年。
多图寡攸成,繁辞累其愆。
展转不获纾,赍恨寱重泉。
木槿荣一朝,日夕用长叹。
固穷居士黔娄风,鬓毛毵毵两耳聋。
人言世事不可对,揶揄一笑轻贵公。
邑中昔日连云第,荒井今朝草不薙。
落日萧萧院壁空,凄风入栏花委地。
固穷居士心悠悠,暇日常穿敝谷游。
人生取足一饱耳,何必营营执算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