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證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
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
尽登无上道,俱證菩提路。
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拾得所作,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和对众生的救度之心。"佛哀三界子,总是亲男女"一句表达了佛陀对于陷于苦海中的众生充满怜悯之情,如同父母一般地关怀每一个生命。"恐沈黑暗坑,示仪垂化度"则指出佛陀担心众生会沉沦于无知与邪见的深坑,因此展示正法为他们指引解脱之路。
接着的"尽登无上道,俱证菩提路"一句,说明了佛教追求最高真理的道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最后两句"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则是劝导那些迷失方向的众生,要他们以智慧的心态勤于觉醒,从而达成解脱。
这首诗语言简洁,但蕴含深厚的佛法思想,通过对比和隐喻手法,传递了作者对于众生的关怀及佛教救度之道的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