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擎来,一峰天柱,青山九锁回抱。
吟窝许傍仙岩结,茶灶却邻丹灶。看不了。
正福地嫏环,万轴图书饱。探奇定到。
访玉室金堂,翠鲛白鼠,击节赏坡老。
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新诗句句皆好。
思陵辇路苔花碧,别有沧桑凭吊。归太早。
算如此,轩窗合坐先生啸。泥鸿印爪。
想粉绢留题,苔笺盈幅,读画当时稿。
似擎来,一峰天柱,青山九锁回抱。
吟窝许傍仙岩结,茶灶却邻丹灶。看不了。
正福地嫏环,万轴图书饱。探奇定到。
访玉室金堂,翠鲛白鼠,击节赏坡老。
长歌处,何必惊人谢朓。新诗句句皆好。
思陵辇路苔花碧,别有沧桑凭吊。归太早。
算如此,轩窗合坐先生啸。泥鸿印爪。
想粉绢留题,苔笺盈幅,读画当时稿。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山水仙境的画面,宛如天柱峰矗立,被青山环绕,仿佛是神仙居所。词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与仙岩为邻,一边烹茶一边研读万卷图书,享受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他期待能探索奇妙之处,如玉室金堂,欣赏如坡老(苏轼)般的佳作。
在吟咏高歌时,词人并不追求世俗的赞誉,而是自在地表达情感。他感叹历史沧桑,即使在思陵(明朝废墟)的苔花绿意中,也能引发深深的感慨。遗憾的是,美好的时光似乎过得太快,词人觉得应该在此与先生一同啸歌,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词人想象着自己曾在此处留下墨迹,无论是粉绢还是苔笺上,都留下了读画时的思绪和诗篇,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表达对理想生活和历史沉思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