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吹六管动浮灰,正是先春气始回。
君子一阳知道长,皇王万福自天来。
炉烟细细云中阙,环佩珊珊月下台。
何幸小臣逢盛事,陪班又进紫霞杯。
葭吹六管动浮灰,正是先春气始回。
君子一阳知道长,皇王万福自天来。
炉烟细细云中阙,环佩珊珊月下台。
何幸小臣逢盛事,陪班又进紫霞杯。
这首明代程通的《冬至》诗,以冬至节气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时节更替和君王福祉的感慨。首句“葭吹六管动浮灰”描绘了冬至时分,葭莩(芦苇一类的植物)上的灰烬随风而动,象征着冬季的结束和阳气的初生。次句“正是先春气始回”进一步强调了这一季节转换。
“君子一阳知道长”中的“君子”寓指有德行的人,他们感知到阳气的复苏,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皇王万福自天来”则表达了对君主的祝福,认为王者的福祉如同天降祥瑞,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应。
“炉烟细细云中阙,环佩珊珊月下台”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宫廷中祭祀或庆典的场景,炉烟袅袅上升,如同云中宫殿,环佩声声,如月下仙子,增添了节日的庄重与祥和气氛。
最后两句“何幸小臣逢盛事,陪班又进紫霞杯”,诗人以自身的身份,庆幸能参与如此盛大的庆典,表达出对国家繁荣和自身得以参与其中的荣幸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君王的忠诚和对盛世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冬至节气的自然变化,又融入了对皇家气象和自身际遇的感慨,展现了明朝士人的文化情怀。
惟梅本是群仙侣,别有芳姿照微雨。
人尝误作杏花看,我亦戏作莲花语。
即色非空还是色,遽数不终须悉数。
偷服丹砂抹玉唇,赭颜谪向春风舞。
呜呼,安得东皇锡赤社,胙以朱陵为尔土。
自来闽中郡,侨寓公宇偏。
身病縻服饵,单居日如年。
宪署历三试,愚庸寡所宣。
兹行临辟道,黾勉以周旋。
日夕登高台,遥盼四山川。
山川亦云美,宜与万念捐。
慈帏隔江关,稚子目娟娟。
连夜梦新堂,嬉戏在我前。
禄食无寸补,远游何当还。
东风号阴泽,此土候气先。
草木相衰荣,已复争碧鲜。
思及方春时,买船向邵延。
长歌荡暄景,吹笛玉台烟。
行止钦圣训,义著艮象篇。
此岂不在人,虚心以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