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沼看鱼媵,雕栏放鼠姑。君来拍手唱乌乌。
恰好枝头啼鸟、唤提壶。嫩白全羞粉,嫣红半点朱。
醉眠堪卧锦氍毹。偏要戴花归倩、细君扶。
碧沼看鱼媵,雕栏放鼠姑。君来拍手唱乌乌。
恰好枝头啼鸟、唤提壶。嫩白全羞粉,嫣红半点朱。
醉眠堪卧锦氍毹。偏要戴花归倩、细君扶。
这首《南歌子》描绘了南国初绽的牡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娇艳与生机。词人宋琬通过“碧沼”、“雕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雅致而宁静的环境,为牡丹的绽放提供了背景。接着,“君来拍手唱乌乌”,以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人们对于牡丹盛开的喜悦之情,仿佛在与自然共舞,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恰好枝头啼鸟、唤提壶”,鸟儿的啼鸣与提壶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不仅增添了自然的活力,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乐趣。接下来,“嫩白全羞粉,嫣红半点朱”,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牡丹花瓣的色彩之美,既有着嫩白的纯净,又有着嫣红的娇艳,两者相得益彰,展现出牡丹独特的魅力。
最后,“醉眠堪卧锦氍毹。偏要戴花归倩、细君扶”,词人以“醉眠”形容观赏者沉醉于牡丹之美,甚至想要在柔软的锦垫上小憩片刻,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与赞美。同时,“戴花归”则暗示了观赏者带着对牡丹的留恋与不舍离开,而“细君扶”则可能指的是伴侣或家人,体现了家庭间的温馨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南歌子》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场景的构建,不仅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生机,也传达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我曾一舸渡扬子,浩浩大江雄莫比。
谁解源从天上来,但流地中九万里。
瞿唐三峡虽未到,于杜甫诗今见此。
当其中律鬼神惊,抉造化奇细摹拟。
山村忽失树归云,石壁欲翻入霞绮。
此景有自开辟初,拈出方知绝妙理。
江边留滞茅堂贫,乐在千秋无闷矣。
近日宗苍亦画史,能得诗意斯人耳。
云乎江乎磅礴间,今兮古兮精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