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阴阴苔藓斑,只除猿鹤伴高閒。
丹光或在藤萝外,剑气常留水竹间。
每读内篇消永日,还将生纸写遥山。
衰翁可是无仙骨,不得相从共往还。
鬼谷阴阴苔藓斑,只除猿鹤伴高閒。
丹光或在藤萝外,剑气常留水竹间。
每读内篇消永日,还将生纸写遥山。
衰翁可是无仙骨,不得相从共往还。
这首元代诗人成廷圭的《寄谢方方壶写寄遥山古木》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隐逸画面。首句“鬼谷阴阴苔藓斑”,以鬼谷的阴暗环境和斑驳苔藓烘托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僻静与人迹罕至。次句“只除猿鹤伴高閒”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只有猿猴和鹤鸟为伴,生活自在闲适。
第三句“丹光或在藤萝外”,通过“丹光”可能是指修炼者的内丹之光,暗示了此处可能有修道之人或隐士的存在,藤萝之外的丹光更显其超凡脱俗。第四句“剑气常留水竹间”则借“剑气”象征着高人的精神风貌,寓言式的表达显示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第五、六句“每读内篇消永日,还将生纸写遥山”,诗人沉醉于阅读内丹修炼的典籍,以此度过漫长的日子,并将山水景色寄托于纸上,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文化的热爱。最后一句“衰翁可是无仙骨,不得相从共往还”,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这些高人结伴而行的遗憾,流露出对仙风道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境界的敬仰,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然物外理想的追求。
云归雨亦止,鸦起窗既白。
秋宵未为永,不寐如岁隔。
平明亟下榻,亦未暇冠帻。
检校案上书,狼籍鼠啮迹。
食箪与果笾,攘取初不责。
侈然敢四出,乃至暴方册。
坐令汉箧亡,不减秦火厄。
向能畜一猫,狡穴讵弗获。
缄縢又荡然,追咎亦何益。
惰偷当自戒,鼠辈安足磔。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愡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綵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
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
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