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来,我马回,胡马何骄我马颓。
我弓不及弦,我衣不皇甲。
白梃足挞汝,何用兵与铩。
不战屈人理或有,血光夜照居庸口。
朝廷旰食天子忧,漫谓将军屯细柳。
不愿交河冰,胡马不得行。
但愿阴山雪,胡马不得越。
沧浪之天宁可知,胡歌满地胡儿归。
得胡一首金五十,得胡十首官三秩。
民间哗言功未真,死者既死谁为惜。
封侯在命不在勋,卫青李广皆徒云。
君不见尹吉甫、仲山甫,尔外门,我内户。
魏相任何人,而师而田不足武。
胡马来,勿复啼,沙黄草白江日西。
胡马来,我马回,胡马何骄我马颓。
我弓不及弦,我衣不皇甲。
白梃足挞汝,何用兵与铩。
不战屈人理或有,血光夜照居庸口。
朝廷旰食天子忧,漫谓将军屯细柳。
不愿交河冰,胡马不得行。
但愿阴山雪,胡马不得越。
沧浪之天宁可知,胡歌满地胡儿归。
得胡一首金五十,得胡十首官三秩。
民间哗言功未真,死者既死谁为惜。
封侯在命不在勋,卫青李广皆徒云。
君不见尹吉甫、仲山甫,尔外门,我内户。
魏相任何人,而师而田不足武。
胡马来,勿复啼,沙黄草白江日西。
这首明代诗人王叔承的《胡马来》描绘了一幅紧张的边塞景象。诗中通过对比“胡马”与“我马”的状态,展现了双方力量的悬殊。"胡马来,我马回",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敌我态势,"我弓不及弦,我衣不皇甲"则暗示了我方的弱势和准备不足。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悲观,反而展现出一种坚韧的决心:“白梃足挞汝,何用兵与铩”,表达了即使武器简陋,也愿意以民力抵抗的决心。接下来的诗句“不战屈人理或有,血光夜照居庸口”预示着可能的战斗和牺牲,但诗人期待的是和平而非战争。
诗中还提及朝廷的忧虑和百姓的期望:“朝廷旰食天子忧,漫谓将军屯细柳”,以及对自然条件的利用:“不愿交河冰,胡马不得行;但愿阴山雪,胡马不得越”。这些都反映出对战略和天时的巧妙运用。
最后,诗人以功名利禄的诱惑和历史人物的典故作结,指出真正的英雄并非仅凭战功封侯,而是如尹吉甫、仲山甫等人,内外兼修,既有智谋又有德行。结尾处的“胡马来,勿复啼,沙黄草白江日西”则以景结情,留下想象空间,给人以深沉的反思。
整体来看,《胡马来》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边塞诗,体现了明朝文人在战乱中的思考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