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睢阳守独坚,援师不至亦徒然。
号呼上下谁澜挽,望救东南或瓦全。
嫠妇思周遑恤纬,野人处杞尚忧天。
重劳宵旰勤西顾,将相何人庙略宣。
痛苦睢阳守独坚,援师不至亦徒然。
号呼上下谁澜挽,望救东南或瓦全。
嫠妇思周遑恤纬,野人处杞尚忧天。
重劳宵旰勤西顾,将相何人庙略宣。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书事八首》之四,通过描绘痛苦的睢阳守卫者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的情景,表达了对当时局势的深切忧虑和对救援行动的迫切期待。
首句“痛苦睢阳守独坚”点明了主人公在睢阳的孤独坚守,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依然坚持抵抗,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援师不至亦徒然”则揭示了外部支援的缺失,即使再坚强的努力也显得无力回天,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失望。
“号呼上下谁澜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上下求援却无人响应的场景,凸显了困境中的孤立无援。而“望救东南或瓦全”则寄托了对东南方向可能带来援助的微弱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局势的严峻和复杂。
“嫠妇思周遑恤纬,野人处杞尚忧天”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困境比作嫠妇(寡妇)的哀伤和忧虑,以及普通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普通民众生活困苦和国家危难的深切同情。
最后,“重劳宵旰勤西顾,将相何人庙略宣”则转向对朝廷和将领的批评,指出他们未能妥善处理危机,未能有效调动资源进行救援,反映了对当时决策层的不满和对国家治理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春风吹柳花,荡漾无休歇。
夫婿轻薄儿,飘飘在吴越。
白马黄金羁,欢游无尽期。
向来三载别,又是春风时。
妾身既委君,苦乐何敢云。
剖心见妾素,但恐君不闻。
清夜吟子规,泪洒枝上月。
坐起不成眠,梨花满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