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十国觐东都,王会曾惠天马图。
竟听西楼酿封豕,驯教南烬困雄狐。
角?忽为新朝出,振鹭谁怜旧社芜。
愁绝淮东老龚胜,挥豪儿背泪先枯。
当年十国觐东都,王会曾惠天马图。
竟听西楼酿封豕,驯教南烬困雄狐。
角?忽为新朝出,振鹭谁怜旧社芜。
愁绝淮东老龚胜,挥豪儿背泪先枯。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对吴兴赵文敏公番马轴子的鉴赏。诗中描绘了历史上的盛况与变迁,以及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句“当年十国觐东都,王会曾惠天马图”,描述了古代多个政权向东方都城进贡,其中不乏珍稀的天马,展现了古代的繁荣与交流。
接着,“竟听西楼酿封豕,驯教南烬困雄狐”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暗示了权力的更迭和残酷的现实。西楼可能象征着权力中心,封豕和雄狐则代表了被压迫的对象,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无奈和悲凉。
“角?忽为新朝出,振鹭谁怜旧社芜”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历史的无情,新朝崛起,旧日的团结与和谐(振鹭)变得无人问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哀叹。
最后,“愁绝淮东老龚胜,挥豪儿背泪先枯”两句,以龚胜为例,龚胜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此处借指在乱世中坚守道义的个体。龚胜的愁绝和后人对他的怀念,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对现实残酷的反思,以及对坚守道义者的敬仰,情感深沉,寓意丰富。
万亩坟山遍野阴,几年樵采到如今。
藩篱有限重加护,斤斧无端免见侵。
缺处更须频检校,暇时何惜一登临。
先君暗里应倾倒,方信流长源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