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落桑乾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
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澹欲无。
不断邻鸡催短梦,频来征马识长途。
石栏桥上时翘首,应傍清虚忆帝都。
霜落桑乾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
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澹欲无。
不断邻鸡催短梦,频来征马识长途。
石栏桥上时翘首,应傍清虚忆帝都。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京都十景(其七)卢沟晓月》描绘了一幅清晨卢沟桥畔的宁静画面。首句“霜落桑乾水未枯”,通过霜降和河水的描述,展现了秋季的清凉与河水的流淌,暗示了时光流转。次句“晓空云尽月轮孤”,点出黎明时分,天空云彩散去,明亮的月亮显得孤独而皎洁,为画面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一林灯影稀还见”,进一步描绘了远处树林中稀疏的灯光,暗示了黎明前的微弱光亮和人间烟火气。第四句“十里川光澹欲无”则描绘了河流在月光下泛起的淡淡光泽,仿佛若有若无,展现出一种空灵之美。
第五句“不断邻鸡催短梦”,以邻家鸡鸣声唤醒梦境,暗示了诗人对家乡或京城生活的怀念。最后一句“石栏桥上时翘首,应傍清虚忆帝都”,诗人站在桥头,抬头仰望星空,表达了对京都繁华帝都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清虚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卢沟晓月的宁静与诗人的情感寄托,具有浓厚的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