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
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憙。
煞猪请恩福,宁知自损己?
所以有贫富,良田先业起。
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
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憙。
煞猪请恩福,宁知自损己?
所以有贫富,良田先业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回波乐》系列之一的第十四首。诗中通过一系列对比和反问,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先,“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诗人感叹于那些拥有丰富财富却不知珍惜,甚至不惧怕犯下罪行的人。这种对金钱的贪婪和对道德底线的无视,构成了社会中的一种鲜明对比。
接着,“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憙”,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的另一面——面对善良的行为选择逃避,而遇到邪恶时却感到满足或喜悦。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也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扭曲和价值观的错位。
“煞猪请恩福,宁知自损己?”则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所谓的“恩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行为。这不仅是对物质追求的盲目,更是对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忽视。
最后,“所以有贫富,良田先业起”,总结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源,指出良好的田产和产业是形成贫富差异的基础。这句话既是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对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财富和劳动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警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