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放枝头嫩叶青,先开绛蕊照春晴。
若无颜色宜宫院,安得花间御带名。
未放枝头嫩叶青,先开绛蕊照春晴。
若无颜色宜宫院,安得花间御带名。
这首宋代诗人翁元广的《御带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御带花在春日里的独特风姿。
首句“未放枝头嫩叶青”,描绘了御带花在春天还未完全绽放时的情景,枝头尚未长出嫩绿的叶子,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显寂寞的氛围。接着,“先开绛蕊照春晴”一句,笔锋一转,描绘了御带花在春日阳光下率先绽放,红艳的花蕊如火焰般照亮了整个春天,展现出一种热烈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后两句“若无颜色宜宫院,安得花间御带名”,则进一步揭示了御带花的独特之处。它之所以能在花海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鲜艳的色彩,更因为它与皇家的紧密联系,象征着尊贵与荣耀。这里的“御带名”,既指御带花因其颜色鲜艳而被赋予的特殊名称,也暗含了它与宫廷文化的深厚渊源,体现了御带花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不仅赞美了御带花的美丽与独特,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湖上秋色半,经年吾始来。
系舟泊矶口,聊访垂纶台。
水光荡菰蒲,鸥鹭相与回。
沙明白石岸,日丽青霞杯。
渔父烟艇中,棹歌声相催。
片月出远空,苍茫碧云开。
北斗插波落,天河低野回。
露下凉吹生,飒然动秋怀。
杖藜谢邻叟,斗酒明当偕。
山东郡县一百八,无有一城无战场。
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横秋霜。
云台功高将不收,投笔亦有书生谋。
黄金大印赐豪贵,白面岂得言封侯。
唐朝公卿集如云,平原太守名不闻。
二十四城见贼走,抗城乃是平原守。
君不见前者寇盗时,县吏州官各亡命。
北梁白马终日行,济上黄旗错相映。
不闻开门战,但闻开门迎,嗟乎,平原太守乐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