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
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
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全诗表达了诗人因病久卧,未能与友人同游赏春之情,以及对牡丹独自盛开的赞美之意。
“残花怨久病”两字,透露了诗人的不满和哀愁,因为长时间的病痛,让他错过了欣赏花朵的时节。“剩雨泣馀妍”,则形容春雨如泪,滋润着尚存的花朵,显得分外凄美。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亲临赏景的遗憾和无奈。这里的“双旌”指的是官员的仪仗,而“九陌”则是古代对道路的称呼。
接下来的“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两句,是诗人对于友人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赠诗中的感慨。诗中表达了他明白朋友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并通过赞美牡丹的“妙语嚼芳鲜”,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则是对牡丹盛放景象的描绘。牡丹因其坚韧不拔,被赋予了许多积极向上的美德,在这里,它被形容为即便在杂花凋零之后,也依然争相开放,显示出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地位和价值。“天葩”指的是最高级别的花朵,而“国色”则是对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最后,“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则表现了诗人虽未能亲自出游,但依然希望通过举杯饮酒和吟诵诗歌,与友人们共度美好时光。这里“臞儒”指的是自己,而“不是仙”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表明自己虽然未能达到理想中的境界,但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牡丹独特之处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春天、友情以及生命力的珍视与肯定。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