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晴雨雪天,无趣不萧然。
影过邻家月,根通石下泉。
长因终日看,忆得故山眠。
物性今方会,心虚节自坚。
风晴雨雪天,无趣不萧然。
影过邻家月,根通石下泉。
长因终日看,忆得故山眠。
物性今方会,心虚节自坚。
这首诗名为《题扶疏亭竹》,作者是宋代的薛嵎。诗中描绘了风晴雨雪中竹子的景象,无论天气如何变化,竹子都保持着自然的风姿,无趣而不失萧然之气。月光穿过竹影,映照在邻家,竹根深深扎入石下泉水,显示出其生命力和坚韧。诗人每日长久地凝视竹子,不禁回忆起故乡山间的宁静生活。通过竹子的特性,诗人领悟到万物各有其性,而竹子的清虚与节直,也象征着内心的坚定。整体上,这首诗借景抒怀,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感悟。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螘,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媿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僊翁,为我一粲然。
书生迫饥寒,一饱轻三巴。
三巴未云已,北首趋褒斜。
匆匆出门去,裘马不复华。
短帽障赤日,烈风吹黄沙。
俶装先晨鸡,投鞭後昏鸦。
壮哉利阆间,崖谷何谽谺。
地荒多牧卒,往往闻芦笳。
我行春未动,原野今无花。
稚子入旅梦,挽须劝还家。
起坐不能寐,愁肠如转车。
四方丈夫事,行矣勿咨嗟。
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玺书行海寓。
筑宫奔走谁敢後,万牛挽材山作础。
步虚夜半落云间,玉磬漻漻鸾鹤舞。
帝师丞相领使名,侍晨校籍纷如雨。
洛阳临淮小睥睨,御史立奏投裔土。
从来桑门喜嘲竞,举国冠巾噤无语。
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霓旌仙仗空遗堵,甃缺台倾知几春!
牧儿驱牛啮庭草,谁记剑佩来朝真?
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