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时季一周。
黍稷已享,笾豆宜收。送神有乐,神其赐休。
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土王四月,时季一周。
黍稷已享,笾豆宜收。送神有乐,神其赐休。
这首诗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送神曲,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顺应和对神灵的崇拜。诗中通过“春末冬暮,徂夏杪秋”四个季节的转换,勾勒出时间的轮回和自然的循环,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规律的认识。
“土王四月,时节一周”则强调了农业社会中季节更替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的特点。"黍稷已享,笾豆宜收"中的"黍稷"和"笾豆"都是祭祀用品,表明到了收获时节,也是人们感谢神灵赐福的时候。
最后两句“送神有乐,神其赐休”体现了人与神之间的交流,人们通过音乐和仪式来送别神灵,并期待神灵给予安宁和恩惠。整首诗通过对季节更替的描述和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敬畏自然、顺应时令的宗教情感和社会理想。
往忆乌衣郎,北走彭门道。
六年隔音容,万事挂怀抱。
相思枉停云,尺纸开小草。
为言清夜梦,莞尔同一笑。
黄楼渺天末,路远何由到。
我亦仰屋梁,恍若落月照。
神交见颜色,此理固良妙。
抚事思少年,相期在嵩少。
是时海内安,王师未征讨。
尚有丘壑姿,可寄沮溺傲。
一从胡雏骄,斯民困征调。
一死抗贼徒,奇祸发词藻。
造物苦见憎,与俗坐殊好。
微躯此栖迟,长夜悲静悄。
苍狗变浮云,世事那可料。
伤心埋白玉,急景转飞鸟。
幸此好事人,遗编为倾倒。
老眼倏巳明,权门益慵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