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倚岩扉自咏诗,岂知朝市有人知。
山林入后应嫌浅,踪迹看来颇近奇。
满目尘埃须笑我,一川风月合分谁。
苍苔白石湖边路,亦欲相寻未可期。
静倚岩扉自咏诗,岂知朝市有人知。
山林入后应嫌浅,踪迹看来颇近奇。
满目尘埃须笑我,一川风月合分谁。
苍苔白石湖边路,亦欲相寻未可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意蕴。
首联“静倚岩扉自咏诗,岂知朝市有人知”,诗人独自倚靠在岩石的门扉旁,吟诵着自己的诗歌,却不知凡尘中的城市里有人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里通过对比山林与城市的隔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颔联“山林入后应嫌浅,踪迹看来颇近奇”,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虽然山林看似简单平凡,但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和宁静之境,却是都市生活所无法比拟的。诗人的足迹虽在山林中,却也透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奇趣。
颈联“满目尘埃须笑我,一川风月合分谁”,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世间的纷扰和尘埃,认为自己或许被世人误解或忽视。同时,他渴望与自然界的风月共享,却似乎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或知音。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尾联“苍苔白石湖边路,亦欲相寻未可期”,诗人想象着在苍苔覆盖的石头和湖边小路上寻找知音,但这种相遇似乎遥不可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疏离以及对真挚情感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而内敛,体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不到鳌峰久,重来感物华。
松应添岁寿,梅尚隔年花。
清磬闻朝斗,丹炉借瀹茶。
满城人记节,此日正喧哗。
曾侍天王玉几傍,捲帘袍色殿中央。
重霄未彻宫县乐,上宰初持万寿觞。
晓日半临幡影转,春风遍送佩声长。
今朝千里穿云岭,喜奉亲舆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