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疏柳枝,嘒嘒残阳暮。
声微渐怯风,翅弱难禁露。
中郎不能辨,士龙差可赋。
度窗引诗思,傍岸迟人步。
惜时尔应切,喻言余所惧。
萧萧疏柳枝,嘒嘒残阳暮。
声微渐怯风,翅弱难禁露。
中郎不能辨,士龙差可赋。
度窗引诗思,傍岸迟人步。
惜时尔应切,喻言余所惧。
这首诗描绘了秋蝉在黄昏时刻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蝉的生命力与哀愁,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首句“萧萧疏柳枝”描绘了秋日里稀疏的柳树,随风摇曳,为整幅画面奠定了萧瑟的基调。接着,“嘒嘒残阳暮”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的氛围,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增添了几分苍凉感。
“声微渐怯风,翅弱难禁露”两句,通过声音和翅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蝉在风露中的脆弱与无助,它们的声音逐渐微弱,翅膀难以承受露水的重量,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中郎不能辨,士龙差可赋”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对秋蝉之美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中郎”和“士龙”分别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和三国时期文学家陆机,他们对蝉鸣的描述被诗人借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度窗引诗思,傍岸迟人步”描绘了秋蝉的鸣叫激发了诗人的思绪,他沿着岸边漫步,脚步因欣赏美景而变得缓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
最后,“惜时尔应切,喻言余所惧”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秋蝉的生命短暂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秋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对生命、时间产生深深的思考。
秋山日摇落,秋水急波澜。
独见鱼龙气,长令烟雨寒。
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
帝乡何处是,歧路空垂泣。
楚思愁暮多,川程带潮急。
潮归人不归,独向空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