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晓登韬光绝顶》
《晓登韬光绝顶》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0)
注释
韬(tāo)光:韬光寺,庙宇。
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光为诗友。
绝顶:顶峰。
登顿:登临。
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铺霜的石阶。
践:踩、踏。
阳崖:向阳的山崖。
曦:晨光。
乍:正。
晃:闪耀。
穿漏:穿通。
冷翠:清冷的青翠色。
孤往:独自前往。
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
灭:消失。
众闻:各种声响。
百泉:众多的泉水。
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
跻巅:登上山顶。
瞩:注视。
爽:清爽,明朗。
但:只。
莽苍:迷茫混沌。
青霭:青色的烟气。
白侍郎:指白居易。
他于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
言:语助词。
脱尘鞅: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
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翻译
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光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
晨光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山顶上韬光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临韬光山绝顶的旅程。首句“入山已三日”展现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沉浸和探索,而“登顿遂真赏”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入欣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描绘了山路的险峻与日出时分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写出了竹林深处的幽静和光线穿透竹叶的清凉,诗人仿佛被绿色的翠色引导着独自前行。在山中深入探索,“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诗人沉浸在宁静中,只听见泉水的共鸣。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进一步强调了山谷的幽深和登顶后的开阔视野。诗人站在山顶小阁,眼前是江湖景色,一片苍茫,“目极但莽苍”。身处香山院内,青霭飘落池面,增添了禅意与静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白侍郎的怀念,希望能借此机会暂时摆脱尘世的纷扰。“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流露出诗人向往超脱的心境,以及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感受,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壮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追求。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送西域丁鹤年兵后还武昌省亲墓·其一

寇乱移家去鄂城,白头重到影竛竮。

田归东里新编甲,墓指西人旧姓丁。

樵牧不侵经世变,松楸无祭泣山灵。

野棠花落啼鹃急,一酌椒浆老泪零。

(0)

开平书事四首·其二

绝域秋风草,殊方使客还。

河冲秦日塞,地接汉时关。

万古悲青冢,兼程过黑山。

从容陪国论,咫尺近天颜。

(0)

重过南安·其二

黄金市镇水湾环,屋瓦高低竹树间。

西北有峰如翠黛,舟人说是酒坛山。

(0)

早朝·其一

紫禁追趋曙色寒,景阳钟动漏声残。

两行银烛通双阙,一道朝仪引百官。

星斗遥临花外落,旌旗只在仗中看。

侍臣欲进阳春曲,圣主恩深赋转难。

(0)

浣溪沙

几缕盆香一盏茶。今宵天气较凉些。

生憎燕子不还家。

韵近红帘花更艳,阴移翠阁月刚斜。

断肠心事去来车。

(0)

题甬东布衣碎锦画谱四首·其二

矾山绢海喜临摹,过眼云烟只自娱。

解道墨能分五色,何难双管写生枯。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