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常昼树常阴,不到峰头负此心。
记得此中高旷意,閒时好向静中寻。
山光常昼树常阴,不到峰头负此心。
记得此中高旷意,閒时好向静中寻。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美景与诗人内心的宁静追求。首句“山光常昼树常阴”,以“常”字强调了山色与树木的恒久之美,即使在白天,山光也如同夜晚般明亮,而树木则始终笼罩在一片清幽的阴影之中,营造出一种永恒的静谧氛围。
接着,“不到峰头负此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峰头,象征着登高望远的理想境界,但诗人并未亲临其境,内心却已深感遗憾,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渴望与未能亲历的遗憾。
后两句“记得此中高旷意,闲时好向静中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回忆起在山中所感受到的高远与旷达之意,即便是在闲暇之时,也会在内心的宁静中寻找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他追求心灵平静与自然融合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体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
于公种阴德,门大端可期。
无钱囊更空,有子家自肥。
戢戢树九畹,濯濯秀一枝。
坐客瞩青眼,馀子让白眉。
盐絮出妙语,春草先梦思。
诗文未可量,家学岂其师。
五车傥足用,万里到不疑。
非无昂父贤,且伴济叔痴。
芝兰莫当户,桃李自成蹊。
它年一樽酒,名与少陵齐。
老仙蹑两凫,自歌于蔿于。
千岑对隐几,万竹绕直庐。
上有丹凤穴,巢居插脩梧。
奇毛间五采,斓斑此英雏。
啾啾黄雀群,百陋见一姝。
追风嚇六鹢,逐日坠九乌。
芝田有遗啄,握粟未可呼。
天池九万里,一飞试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