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的作品,名为《寿崔侍郎三首》之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祝寿诗,颇含深意。
"胸次知蟠几监书,事随天理只平铺。"
此两句表达了对被祝寿者的学识和品德的赞赏,"胸次"指内心,"蟠几"形容书籍众多,"监书"则意味着广泛阅读,深有所获;"事随天理"说明其处理事情皆合乎自然法则,而"平铺"一词,则表现了诗人对其公正无私的品格给予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两句:
"来从京兆德星社,揽取西峨明月湖。"
这里通过"京兆"、"德星社"和"西峨明月湖"等意象,描绘了一种清新脱俗的高洁境界,表达了诗人对被祝寿者非凡品格与不染尘世之美好的赞扬。
再看后两句:
"民岂无衣须补绽,极元有柱要撑扶。"
这两句则以比喻的手法,强调了被祝寿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就像老旧的衣物需要修补一样,人民对于德高望重之人的期待与依赖也如同对待珍贵之物般地去维护和支撑。
最后两句:
"欲知天授西平意,绣帽临戎为万夫。"
这里诗人通过"天授"和"西平"的概念,暗示了被祝寿者能够顺应天命,实现国家太平之美好愿景;而"绣帽临戎"形象,则表现出他在边疆军营中的英姿飒爽,以及其带兵御敌、保家卫国的勇猛与决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被祝寿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
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
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
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萍叶。
谁做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腊回春近,正日添宫线,香传梅驿。
玉律冰壶此际显,天与奇才英识。
贯日孤忠,凌云独志,曾展回天力。
功名由命,等闲却铩鸾翮。
谁信夫子如今,眠云情意稳,风尘机息。
邂逅初心得计处,伊水鸥闲波碧。
但恐天教,经纶缘在,未遂紫烟客。
君王图旧,看公归觐京国。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素秋天气,是登山临水,昔人悲处。
我遇清时无个事,好约莺迁鸿翥。
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
松江缆月,望云飞棹延伫。
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恨不同游,指浩渺、玉宇琼楼相付。
桂子收香,蟾辉采露,暂辍尊前舞。
丝囊封寄,倩他双翠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