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薇露合鸡苏。
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
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
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面,通过对香料制作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审美情趣。诗中的“捣麝筛檀入范模”一句,便是展示了制作香料时对原材料的精选与加工,体现出对工艺的重视。而“润分薇露合鸡苏”则是在强调香料经过细致处理后,其香气已经浓郁而纯正。
接下来的“一丝吐出青烟细,半炷烧成玉箸粗”两句,更是对香炉中焚烧香料时的景象进行了生动描绘。从“青烟细”到“玉箸粗”,不仅形容了香气的变化,也反映出古人对于香道文化的深刻理解。
而最后几句“道士每占经次第,佳人惟验绣工夫。轩窗几席随宜用,不待高擎鹊尾炉”,则是在说这些精心制作的香料,无论是道士进行仪式还是美人在品鉴,都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艺术与精神价值。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活艺术的高度追求,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四远天垂野。
向晚景,雕鞍卸。
吴蓝滴草,塞锦藏柳,风物堪画。
对雨收雾霁初晴也。
正陌上、烟光洒。
听黄鹂、啼红树,短长音□如写。
怀抱几多愁,年时趁、欢会幽雅。
尽日足相思,奈春昼难夜。
念征尘、满堆襟袖,那堪更、独游花阴下。
一别鬓毛减,镜中霜满把。
渚风低,芙蓉万朵,清妍赋情味。
雾绡红缀。
看曼立分行,闲淡佳丽。
靓姿艳冶相扶倚。
高低纷愠喜。
正晓色、懒窥妆面,娇眠敧翠被。
秋光为花且徘徊,朱颜迎缟露,还应憔悴。
腰肢小,腮痕嫩、更堪飘坠。
风流事、旧宫暗锁,谁复见、尘生香步里。
谩叹息、玉儿何许,繁华空逝水。
长亭今古道,水流暗响,渺渺杂风沙。
倦游惊岁晚,自叹相思,万里梦还家。
愁凝望结,但掩泪、慵整铅华。
更漏长,酒醒人语,睥睨有啼鸦。
伤嗟。
回肠千缕,泪眼双垂,遏离情不下。
还暗思、香翻香烬,深闭窗纱。
依稀看遍江南画,记隐隐、烟霭蒹葭。
空健羡,鸳鸯共宿丛花。
念花边玉漏,帐里鸾笙,曾款良宵。
镂鸭吹香雾,更轻风动竹,韵响潇潇。
画檐皓月初挂,帘幕縠纹摇。
记罢曲更衣,挑灯细语,酒晕全消。
迢迢。
旧时路,纵下马铜驼,谁听扬镳。
奈可怜庭院,又徘徊虚过,清梦难招。
断魂暗想幽会,回首渺星桥。
试仿佛仙源,重寻当日千树桃。
宛转回肠离绪,懒倚危栏,愁登高阁。
相思何处,人在绣帏罗幕。
芳年艳齿,枉消虚过,会合丝轻,因缘蝉薄。
暗想飞云骤雨,雾隔烟遮,相去还是天角。
怅望不将梦到,素书谩说波浪恶。
纵有青青发,渐吴霜妆点,容易凋铄。
欢期何晚,忽忽坐惊摇落。
顾影无言,清泪湿、但丝丝盈握。
染斑客袖,归日须问著。
燕子池塘,黄鹂院落,海棠庭户。
东君暗许,借与轻风柔雨。
奈春光困人正浓,画栏小立慵无语。
念冶游时节,融怡天气,异乡愁旅。
朝暮。
凝情处。
叹聚散悲欢,岁常十五。
连飞并羽,未抵鸳朋凤侣。
算章台、杨柳尚存,楚娥鬓影依旧否。
再相逢、拚解雕鞍,燕乐同杯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