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友讲道》
《和友讲道》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道无堂奥亦无门,何处入来何处存。

举足求门足便是,眼前沦浑更无痕。

(0)
鉴赏

这首诗《和友讲道》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道无堂奥亦无门”,开篇即点明了道的本质——它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明显的入口。这里的“堂奥”指的是深邃之处,常用来形容学问或道理的精微之处。诗人以“无堂奥”和“无门”来形容道的无形无相,不可捉摸,强调了道的普遍性和内在性。

接着,“何处入来何处存”进一步阐述了道的无处不在,无论在何处都能找到它的存在。这句诗暗示了道并非局限于某一处所,而是贯穿于整个宇宙之中,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无时无刻不在。

“举足求门足便是”则揭示了寻找道的方法。诗人认为,不需要刻意去寻找所谓的门户或路径,因为道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迈出脚步,就能触及到它。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道比作脚下的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行动,通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道的存在。

最后,“眼前沦浑更无痕”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表达了对道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融入自然和社会,道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却能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这句诗强调了道的无形和深远影响,以及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与道的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的描述和探讨,展现了诗人对道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强调了实践和生活对于领悟道的重要性。诗中蕴含的哲理,不仅对个人修养有所启示,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道的普遍性和内在性的核心观点。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送友卿还上虞·其一

袖满烟霞屦满风,会稽面目许谁同。

此功天地本无外,行迹水云都自空。

冷煖一年蔬饭里,往来千变不言中。

临风插羽仍霄汉,约我重来五岭东。

(0)

斋宿和韵·其二

青灯耿耿火逾红,数起披衣滴漏中。

寒雪小臣聊此夜,至尊今晚尚斋宫。

寻常一敬吾心在,自古南郊大礼同。

每记他曹同寓宿,白头何梦更诸公。

(0)

和石洞僧·其一

花样还真有别传,一花开更一花鲜。

大音本只无声妙,老局能谁一著先。

到处痴人堪说梦,人间哑子最能言。

年来人我都忘却,不管谁为后与前。

(0)

送刘参政之陜西

河山万里陜西东,此地曾分与召公。

圣世祇今须此老,天心自古托疲癃。

太平经济俱分付,异代人才自不穷。

笑我生逢尧与舜,却将衰病作渔翁。

(0)

张户部彦质过访有作和之

敢将知己定平生,二十年来几合并。

一骥天涯还万里,两人今夜自三更。

病夫江上渔樵计,孝子人间父母情。

把酒长歌无限意,闭门风雪满江城。

(0)

读白沙先生诗集·其三

海上千峰阁病舆,傍花随柳意何如。

老谁静里都无事,笑此山中亦著书。

帝伯皇王铺叙里,乾坤今古笑谈馀。

我看此意终谁领,略与人间一破除。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