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有所思,所思端属谁。
关河愁绝处,天地酒醒时。
木叶夜来下,秋风江上吹。
倚楼寻苦调,一一入参差。
日夕有所思,所思端属谁。
关河愁绝处,天地酒醒时。
木叶夜来下,秋风江上吹。
倚楼寻苦调,一一入参差。
这首诗名为《所思》,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特定时刻内心情感的波动。
首句“日夕有所思,所思端属谁”,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每日傍晚都会思念某人,却不知对方是谁的复杂心情。这种未知的思念,增加了情感的神秘与深度。
接着,“关河愁绝处,天地酒醒时”两句,通过“关河”和“天地”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广阔而深沉的背景,将个人的情感置于宏大的自然之中,使得思念之情显得更加深远和无奈。同时,“酒醒”一词,暗示了诗人借酒浇愁,试图在醉意中暂时忘却思念,但最终仍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
“木叶夜来下,秋风江上吹”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落叶随风飘落,秋风吹过江面,既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无常。落叶与秋风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呼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倚楼寻苦调,一一入参差”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独自倚靠在楼头,试图通过音乐或某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哀愁,却发现情感难以言表,只能在参差不齐的声音中寻找共鸣。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体现了艺术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价值。
整体而言,《所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特定时刻内心情感的复杂变化,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深度。
醉后回桡冲宿鹭,竹间门掩曲房深。
风清石枕欹寒玉,月浸藤床睡碎金。
太乙莲舟空外度,庄生蝴蝶梦中寻。
明朝愿僦湖边屋,长筑糟邱傍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