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誓与国存亡,蹇蹇精忠气激昂。
诸葛一生终辅汉,沙陀三世永称唐。
招徕频却天朝诏,拓辟来开盘古荒。
堪叹骑鲸人去后,朱家苗裔孰扶匡。
雄心誓与国存亡,蹇蹇精忠气激昂。
诸葛一生终辅汉,沙陀三世永称唐。
招徕频却天朝诏,拓辟来开盘古荒。
堪叹骑鲸人去后,朱家苗裔孰扶匡。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忠诚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首联“雄心誓与国存亡,蹇蹇精忠气激昂”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忠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肯定,赞扬了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精神令人激昂。
接着,“诸葛一生终辅汉,沙陀三世永称唐”两句,分别以诸葛亮和沙陀部落为例,前者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后者则是唐朝末期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都以忠诚和贡献为国家效力,体现了忠诚不分种族、时代的精神。
“招徕频却天朝诏,拓辟来开盘古荒”这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忠诚者面对国家召唤时的态度,无论是接纳还是开拓,他们都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最后,“堪叹骑鲸人去后,朱家苗裔孰扶匡”表达了对忠诚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里的“骑鲸人”可能象征着那些为国家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而“朱家苗裔”则可能是指那些能够继承并发扬忠诚精神的人。诗人在感叹英雄已逝的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忠诚精神,共同扶持国家走向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忠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忠诚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和价值。